在多年前學習自我意識的探索過程中,體認到生命裡的循環現象裡,是源自於每一個人對於周遭環境的反應,依賴著過去的認知經驗與長輩的教導做抉擇。

簡單的說:當我在面臨每一次事件的當下,頭腦的神經網絡的運作中,瞬間擷取過去類似與最深刻的經驗,讓我立刻採取了某些立場,接著開始醞釀情緒,驅動生理上的反應,向那一個立場採去行動,最後再將已預知的結果,再次連結到個人經驗中,於是神經迴路形成了。生命逐漸形成一種循環現象。

 

許多人說是命運,或者是信念創造實相。總之心理的素質確實與個人的能量場有關,物以類聚是大自然的法則。幸不幸運的人生,亦由自己的意識濾鏡所決定。每一件事情都依據自己的解讀,賦予情感才有意義與力量。

 

我發現企業內部因為管理的模式不同,也會產生類似神經反應的循環現象。

例如:某公司內部職員經常性流動、相同的品質事件頻頻發生、不管如何獎懲都無法糾正行為、甚至跳樓事件也會傳染。我以為管理的方式是否依循神經反應模式,正是影響企業朝向健康或負面循環的關鍵。

 

  • 事件:每一個人深受不同學習經驗(事件)所影響,而當你面對一種經驗過的事件時,就會透過下意識自然產生某種聯想的感覺。
  • 價值:是個人所有學習及經歷的總成、是主導下意識運作的重要能力。在你我面對事件的同時就開始運作,所擷取時間可能不到1/5秒,就能從無數的經驗中瞬間抽出一種印象深刻直覺,讓你能夠快速回應突發的事件。
  • 感覺:是下意識與個人溝通、回應的工具。他經由直覺提供某種感覺,以催化身體內所需要的力量及情緒,讓你能在2秒鐘內決定好採取行動的方向。
  • 行動:是回應感覺的方式。通常受感覺好壞的影響,往往在感覺升起的一剎那,就決定行動所抱定的心態,與產生最終預期的結果一致。
  • 結果:是用行動後的事實來反應或證明內心所希望狀態。
  • 習慣:透過一次次的經驗或練習,形成一種不經思考就採取行動的慣性,並形成一種強壯的神經迴路。

 

管理工作的內涵,如果加以分析歸類,我們可以容易找出什麼是相對有效或無效的管理對策,作為管理實施上的參考,以避免掉落負面循環的陷阱裡:

 

〝結果面〞管理-

  許多企業管理的角度總是以工作最後,做獎懲活動或績效依據。就像(胡蘿菠與鞭子)的激勵手段一樣,如果賦予適當的責任與工作意義,甚至理解個人所抱持的價值觀與對事物的感覺,獲得支持與認同;單純的獎懲活動只能算是暫時約制員工的行為,很難有長期的效果。

 

•〝行動面〞管理-

  有些企業堅持某些特定的工作方法,如製程檢驗、產能追蹤系統與標準工時設置等。這些管理手法確實就高明一些,管理面越沿著神經反射源頭(價值區)走,所收的成效就越大。只是這項管理方式需要管理人親力親為,嚴格要求職員得行為需要依據行動準則走,明確分辨什麼可以做?什麼不能做?總之,要非常用力要求才會收到預定成效。

 

•〝感覺面〞管理-

  這是行銷公司最擅長的業務人員培訓方法,藉由不斷想像力與個人願景的刺激,驅使員工能夠產生無比的熱忱、行動力。雖然管理方向對了、但仍有非常多的情形不見得能夠產生預期的效果,因為感覺有難以維持的特徵,只要事與願違,感覺就立刻不對味。因此你必須再更深入下一階段的潛意識管理課程,掌握到更核心的技巧,才能夠讓你盡情發揮才華。

 

•〝習慣面〞管理-

  5S整理整頓活動、道德禮節活動,就是極為高明的管理手法,運用不像管理的管理方法,可快速建立員工的執行力與企業倫理的觀念,能夠為企業的基本管理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,使員工有一定程度的工作教養。許多管理無法上軌道的企業都有這方面實施的問題,因為經營者會認為實際的價格(效率)產出,才能為企業帶來直接效益,反而認為這些環境整理活動對企業是一種長期的浪費。

 

•〝價值面〞管理-

  真正影響企業與個人行為的核心就是工作價值,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莫不在未來的價值上樹立某種典範與控制方式。然而很少人能夠有意識地整合與更新自己內在的價值,大多數人的價值系統內可以說是雜亂無章、彼此存在矛盾與衝突(左腳油門同時右腳煞車現象),甚至嚴重的還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。

 

因此:

給予員工獎勵,不如給一句具備工作意義與價值的稱讚。

執行一件工作前,先告訴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。

執行過程中或最後檢討,需確認價值存不存在。

即使做錯了,懲戒時也要明辨錯誤的道理,並重塑價值與意義。

arrow
arrow

    杜心柏 ( Robin 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